承接上期,本期推薦的2本圖書一本屬于“倉儲運營思想”類,一本屬于“倉儲核心技術”和“倉庫硬件設備”都兼顧的類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三本,《物流與倉儲管理 選址、布局、配送、庫存管理與安全防護》

特色: 這本書是美國注冊供應鏈管理師SCPro項目配套教材叢書中的一本。因此第一作者是美國的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該書的成書背景決定了其并未在倉儲管理的具體技術細節上展開太多篇幅,反而是站在供應鏈管理全局高度來論述倉儲的作用,指明了物流作為供應鏈系統架構的核心環節,其中倉儲又是整個物流系統的核心環節。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可以拓展到整套叢書的閱讀,從而為中國的供應鏈管理者掌握國際化的知識體系提供權威工具。甚至去考取注冊供應鏈管理師證書。

核心內容:全方位介紹了存儲的作用、選址、規劃、布局、作用及安全保障等知識。其中第5章“倉庫員工管理”這部分內容,在同類圖書中較少涉及。隨著國內勞動力人口下降,未來倉庫中勞動力短缺導致的成本上升將與美國趨同。那么勞動力的監督,績效等知識就對國內實踐者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了。

最后附錄的“關鍵術語和詞匯定義表”非常詳實,直接明了地對倉儲管理中常見術語做了解釋說明,也可以作為大家的行業詞典來使用。

實踐應用:國內行業的實踐者經常陷入“盲目實踐”的陷阱,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實踐缺乏理論指導。比如你問“倉庫和配送中心有何不同?”,很多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也不能完全回答到本質。而本書在18頁“DC的概念”中就很本質地指出:“倉儲一詞反映的是設施內庫存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靜止存儲狀態。與此相反,配送中心的作用是促進庫存從發貨人到客戶的定時流動,從而降低由于存儲大量存貨帶來的成本,并改善服務以滿足客戶及其顧客的各種期望。”

由此可見,該書可以讓實踐者提升理論高度,從而解決供應鏈的認識問題,理論問題,避免盲目的實踐。

第四本,《智能物流 系統構成與技術應用》(加加幫忙插入圖片,https://item.jd.com/13371521.html

特色: 該書屬于絕對的“技術流”,我們經常在物流設備展會上看到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的設備。從一個技術背景的視角來看,筆者經常在思考是否可以從一種更加底層、抽象的技術原理維度上可以對這些設備做歸納、分類。當讀到這本書的時候,讓筆者眼前一亮,這就是那種講底層原理的書,可以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

該書作者基于對場內物流設備和技術的深度思考,闡明了非常多大家在認知上比較模糊的概念,并建立了知識體系。例如,第8頁圖1-2所展示的智能物流系統的自動化金字塔結構就讓筆者一下子將各種要素理清了關系。再如提出智能物流系統的底層要素為:(1)物流單元,(2)物流上下游,(3)物流搬運方式。在概念辨析方面,在第4頁對“智能物流系統”與“智慧物流系統”做了差異剖析。這種一針見血的凝練是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認知和洞察才能達到的。該書語言非常簡練,表達各類知識的文字基本都是寥寥數語,直擊本質,從不拖泥帶水。

書中為很多設備和場景的運作原理配備了演示視頻,在相應文字邊上直接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觀看,非常方便。這個點可以說是讓書本變活了,變成了多媒體書,立體書。

核心內容:該書從智能物流系統的底層原理和技術應用邏輯入手,依次講解了智能物流系統的基礎技術,收貨和緩存,存儲,揀選,分揀,包裝,仿真,未來展望等屬于場內物流的所有核心模塊?;谧髡咄醣笙壬Y深物流自媒體人的背景,文中內容都是非常新的知識,可以說每頁都是干貨。針對大部門底層邏輯,都繪制了示意圖,可以讓讀者直觀地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 

實踐應用:該書的實踐價值主要在于可以讓讀者從底層技術角度建立智能物流技術的知識體系。比如市面上有幾十種分揀設備,他們本質上的分揀算法是哪幾種? 哪些設備本質上采用相同的分揀邏輯?這類問題都可以通過本書的學習來找到答案。物流環節,場景很多,單純靠經驗和記憶,需要非常久才能全面。而如果通讀本書,實際上是可以建立全面知識體系的。再加上本書的時效性非常好,因此作為大學里物流管理專業的教材也非常好。對于學生,啃完這本書,再配合上書中提供的視頻資料,即使沒有物流現場的實踐經驗,但是也可以達到了解物流最前沿動態的目的。

好了,本期推薦的這兩本可以從經典思想到前沿裝備技術,讓大家理論與實踐更好的融合。如能用心細讀,貫通理解,必然受益匪淺。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