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筆者觀察,在國內電商領域,物流領域的很多公司在宣傳自我品牌時,經常使用“XXX云倉”作為核心品牌畫像。然而如果去看這些公司的正式名稱時往往會發現大多數叫做XXX供應鏈管理公司。按照普遍的概念,供應鏈管理所涵蓋的業務范圍是比較大的,然而“XXX云倉”實際上開展業務又往往只是物流業務。這種現狀挺有意思的,本文探討一下“供應鏈管理”,“云倉”,“物流”這3個概念之間的關系。

       在國內,很多人分不清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究其原因,主要為改革開放40年來,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制約因素一直都是物流管理,導致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大都放在物流管理上,進而導致國內說到供應鏈管理,大家第一時間都想到物流管理。這個原因或許是供應鏈管理公司實際主要業務只是物流的原因之一。那么“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是什么呢?劉寶紅先生在《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角度》這本書中給出了如下定義:

 

       供應鏈是從客戶的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供應鏈管理是對貫穿其中的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集成管理,以最大化給客戶的價值、最小化供應鏈的成本。它是一個綜合管理、全局優化的思想,以擺脫單個公司、單個職能層面的局部優化,實現供應鏈條的全局優化為目標。

       劉寶紅先生進一步指出:“在實踐操作中,供應鏈管理由三大塊構成:供應管理(尋源)、運營管理(加工)和物流管理(交付),跨越企業管理中的供、產、銷三大塊”。由此可見,供應鏈管理是包含物流管理的,物流管理只是供應鏈管理的三大職能之一。如下圖所示的SCOR(供應鏈運營管理模型)所示,尋源,加工,交付是鏈條形態循環且重復存在的。

      之所以,國內把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搞混,主要是因為供應鏈管理的范疇非常廣泛,極少有人能貫穿所有方面。絕大多數人從自己所從事的版塊來解釋供應鏈管理,很像盲人摸象。

      所以對于物流行業的人來說,供應鏈管理往往被等同于物流運輸、車輛調度、倉儲管理等實際上屬于物流管理的工作內容。再比如近3年,很多為網紅電商提供貨源的公司號稱自己是供應鏈管理公司,實際上這些公司也陷入了同樣的以偏概全的問題。這些為網紅服務的供應鏈管理公司大部分只是完成了貨品尋源這樣的供應管理工作,及一般意義上的采購工作。物流管理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其管理的對象包括了運輸、車隊、倉儲、物料處理、訂單履行、物流網絡設計、庫存管理,以及對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管理等多個方面。其中的倉儲管理是XXX云倉的核心服務內容。因此可以說,云倉是被包含在物流管理之中的。三者之間的關系見下圖:

搞清楚三者之間關系之后,針對行業里邊公司注冊叫XXX供應鏈管理公司,宣傳品牌叫XXX云倉,實際上只能提供物流管理服務的現象,再結合國內40年的發展歷程就可以得出一個解釋了。90年代,經濟大發展時,我國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導致供應鏈管理的瓶頸在物流管理,所以行業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物流管理上,時間長了造成概念混淆,認為供應鏈管理就等同于物流管理。2010年以來,我國高速路網基本成熟,物流管理相關的很多問題已經解決的不錯了。特別是電子商務相關的物流(快遞,云倉)日益完善成熟,行業企業都在尋求除了物流產品之外的新的業務空間,比如倉內的二次加工,包裝等增值服務。一些有穩定大宗倉儲管理業務的企業,也嘗試了供應鏈金融相關服務。所以,企業名字叫XXX供應鏈管理,應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給企業定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不僅僅止步于物流服務,還要突破瓶頸,發展更多供應鏈管理范疇內的其他服務。還有一個現實原因是供應鏈管理所涵蓋的各項服務中云倉服務起步投入資金最少,屬于供應鏈鏈條上一個點上的組織形式,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從做第三方倉儲起步。因此,很多初創的供應鏈管理公司,盡管目標遠大,先宣傳云倉品牌,獲取電商的貨品,給其提供第三方倉儲服務作為起步業務是非??孔V的打法。

      上述解釋是筆者的粗淺見解,如有錯誤,請各位讀者留言斧正。最后,強烈推薦一下劉寶紅先生關于供應鏈管理的系列圖書,每本都很好。如果大家沒有讀過,建議先從《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這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