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產業結構向“避虛就實”方向不斷調整大方針的逐步推進。在過去3年,企業主很多開始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公司的戰略方向和定位問題。在互聯網熱潮中,無論消費物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很多企業的愿景都是要做平臺。然而真正做成功的平臺公司,鳳毛麟角。加上最近對平臺公司的一些監管政策更加讓企業主重新審視自己公司是否應該以做平臺為目標。

以酷倉寶所處的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領域而言,筆者觀察到不少同行公司已經開始弱化平臺戰略,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其中不乏優秀的公司已經獲得了部級、省級、市級等不同級別的“專精特新”企業稱號,例如深圳市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圳市敏思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榮獲“2021年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海寶時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榮獲“2021年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些已經通過政府評選的企業的優秀程度自不必說。筆者從中得到的啟發是這些同行公司也為WMS廠商的戰略定位做了很好的榜樣。

盡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要求年營業額1億以上,對于很多WMS廠商這個目標還有點難。但是,需要注意到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關于專精特新的表述中還有一句“實現十四五期間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筆者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如果有志于走專精特新路線的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逐步升級。做不了“小巨人”,可以做省級專精特新。做不了省級專精特新,可以先從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做起。從這個方向上來看,無論目前營業額過億的WMS大廠,還是專注于細分領域(比如專為電子配件工廠提供WMS)初創WMS小公司,都可以對號入座,在“專精特新”的行列里有一席之地。

 

      按照歷年Gartner的WMS魔力象限報告中對全球WMS市場的分析來看,國內的WMS廠商在營業額,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由于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爆發式增長,國內在倉儲管理的精細化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很多倉庫都是簡單粗暴的管理來應對快速增長的業務??梢灶A見,隨著經濟進入存量時代,增速減緩,低垂果子摘得差不多了,倉儲管理企業或部門才會真正沉下心來做慢活、細活。因此,專精特新還是非常符合當下的客觀環境的。那么,WMS廠商如何做好專精特新呢?

首先來談“專”,專心,專注,專業,專家這些都是專的內涵要素。WMS廠商要耐住寂寞,奉行長期主義,不走捷徑。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創立10年以上,長期專注這個因素,可見一斑。倉庫管理由于并未對應高等教育中的某一個具體專業,再加上貨品種類眾多(服裝,生鮮,百貨等),倉庫類型多樣(冷庫,自動化立庫,樓庫等),業務模式繁雜(零售,批發,大宗,保稅等)等原因,目前國內WMS廠商都面臨著專業倉庫管理人才難于招聘,培養周期長,半路出家導致的知識版塊缺失等人才困境。在這種現狀下,WMS廠商要想辦法建立自己的實施顧問團隊,這個團隊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關于這個方面,可以看前面筆者撰寫的關于酷倉寶“優化大師”的文章。

其次,“精”指的是精細化。在這個因素上,可以說它就是WMS廠商存在的核心價值。為何老牌子的企業管理軟件廠商沒有在WMS產品上做好,核心原因就是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的倉庫管理還不夠精細,沒有精細化的迫切需求。而為何這十年,WMS廠商取得了快速發展,也是因為現在倉庫管理需要更細致了。專精特新4因素里邊,WMS廠商最貼近的就是“精”了。精細,精益,精心這些都需要從產品理念,技術支持,工作流程上一點點打磨。目前WMS廠商還處于教育市場階段,筆者觀察到很多倉庫中的員工,甚至管理者都還沒有完全端正態度,還存在比較多的嫌棄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步驟多,普遍存在厭煩情緒。這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精細管理理念會深入人心,東方文化中的“差不多”思維會受到抑制。

至于,“特”和“新”這2個方面,對WMS廠商的要求相對沒有那么高。WMS可以做出特色功能,特別是針對一些特殊的業務場景。結合一些新的倉庫設備,倉庫機器人可以開發新功能,基于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新的收費方式。創新不斷應該是對每個優秀企業的基本要求。相對而言,WMS產品特點要求“專精”多于“特新”

總結一下,酷倉寶以“倉儲信息化的建設者,倉儲智能化的開拓者”為愿景已經有10年了。十年來,致力于倉儲智能化解決方案。國內尚未熱議“專精特新”之前,酷倉寶的經營理念就是專注和精益。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今天,WMS同行們做“專精特新”的事情筆者想總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