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也稱為物流網絡,是由為完成顧客需求所有直接和間接的物流供應階段所構成。它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零售點,以及在各機構之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

在供應鏈上,從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到零售商,每個環節上都存在庫存。庫存是用于應付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生產與銷售的影響而設立的。在供應鏈中,實際上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為了保證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庫存。

然而,持有的庫存是有風險的。其風險主要表現為:已投入庫存的資產,無法用于改善企業已完成的其他物品或資產,企業只能通過借貸來維持庫存的投資基金,因而增大了企業的利息負擔;"庫存物品有可能被偷竊或陳舊過時,造成積壓,增加了倉儲、流動資金的需求等。這些因素及庫存資金的投入對企業構成了風險。庫存決策的特點是風險大、影響大。那么我們改如何降低庫存風險率呢?

集聚需求,降低需求的變動性

風險分擔表明在集中型銷售系統中,如果把各地的需求集合起來處理,一個顧客的高需求可能被另一個顧客的低需求所抵消,因為中心倉庫可以把原來分配給某個市場的物品重新分配給另一個市場,可以降低需求的變動性,從而降低安全庫存和平均庫存,實現風險分擔。而在分散倉庫管理系統中,不同的倉庫的市場,重新分配庫存是不可能的。

降低庫存水平而不影響服務水平

當庫存數量相同時,集中型WMS倉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服務水平要高于分散型系統提供的服務水平,服務水平提高的程度與變差系數有關。風險分擔的優勢在于降低庫存水平而不影響服務水平,即能用更少的庫存滿足相同的服務水平,或者用同樣的庫存滿足更高的服務水平。